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意見
習近平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再接再厲乘勢而上 加快建設航天強國
向著航天強國目標勇毅前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引領探月工程紀實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本報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趙成)中共中央、全國政協20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
團結奮進新征程 同心共筑中國夢——寫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
駐村第一書記說 | 以水為媒以田為紙書寫美好生活新篇章
本期聚焦四川省簡陽市新市街道石家村,在駐村第一書記尹明的帶領下,體會美好生活新篇章。
軍隊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綜述
人民軍隊必須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志、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向前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75載風云激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譜寫了恢弘壯麗的史詩,鑄就了人民共和國彪炳史冊的偉業。
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
思想縱橫: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堅守初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949—2024,這75年,是中國走向富強、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75年,也是人民群眾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的75年。
堅定信心,在唯一正確道路上奮勇前進
7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正確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減“指尖”負擔 添干事動力
8月20日召開的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強調,進一步規范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穩步推進數字賦能基層工作。
用心用情宣講全會精神
江蘇、廣西、湖北、廣東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宣講活動。
全國政協召開主席會議成員務虛會
23日下午,全國政協召開2024年度主席會議成員務虛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主持并講話。
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數智融合,屏觀世界——《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全球宣介片(英語版)正式發布!
心懷夢想,奮斗不止,一路走來,我心如一。電子閱報欄是媒體傳播的一種重要創新。
班組長說 | 向新向綠,新質生產力的海上“碳”路者
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年輕團隊,如何通過發展船舶領域新質生產力,為全球“海上碳循環產業鏈建設”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聽聽來自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一一研究所的蘇毅博士怎么說。
?非洲記者多了幾位中國“好朋友”
?2024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于9月4日至6日舉行,在現場,來自非洲新聞電視臺的記者Xolani Mbanjwa交到了幾位特別的“好朋友”——入駐論壇現場的《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
中國隊出征巴黎奧運國際形象宣傳片:TEAM CHINA
巴黎奧運會期間,一起傳遞,讓全世界知道:這支隊伍身后,有每一個你和我。我們在一起,就是TEAM CHINA。
深中通道正式開通
深中通道全場約24公里,歷經2700多天建設完成。
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
習近平主席向全世界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主張,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
中國對外投資規模繼續保持世界前列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24日聯合發布《202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措施推出
在24日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將推出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措施。
文化和旅游部多舉措豐富國慶假期文旅供給
今年國慶假期前后,文化和旅游部將舉辦一系列非遺主題文化活動,推出一批優質旅游產品和線路,豐富假日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法治中國根基不斷筑牢
近年來,各地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因地制宜探索完善“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不斷向更多領域延伸,讓信仰法治、厲行法治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行動。
我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我國堅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
“陶”醉古法 傳承絕技(非遺煥彩新時代)
弘揚黑陶文化,推動非遺傳下來、走出去。
巴黎圣母院石雕首次亮相中國
借助特制平板設備,運用增強現實技術,結合文物、場景、模型等,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火熱推進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各類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多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口岸建設
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九部門日前聯合公布《關于智慧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
駐村第一書記說 | 以水為媒以田為紙書寫美好生活新篇章
本期聚焦四川省簡陽市新市街道石家村,在駐村第一書記尹明的帶領下,體會美好生活新篇章。
駐村第一書記說丨法治同行服務鄉村振興
本期,讓我們一同走進四川省成都東部新區養馬街道尹家祠村,跟隨駐村第一書記汪全勝的步伐,共同見證鄉村全面振興下的創新實踐。
駐村第一書記說|深耕鄉風文明 扮靚美麗鄉村
本期視頻讓我們跟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韓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臧東亮來解鎖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駐村第一書記說丨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本期聚焦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跟隨駐村第一書記張銳的腳步,體驗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駐村第一書記說丨以敢為有為善為點亮鄉村振興致富路
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川省阿壩州理縣薛城鎮較場村,跟隨駐村第一書記張有為的腳步,共同見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創新實踐!
駐村第一書記說|農文旅融合鋪就官莊大道
在安徽省潛山市的西北邊陲,有一個生態環境良好、人文底蘊深厚的小村莊——官莊村,本期視頻讓我們跟隨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楊義國來探尋“官莊式”的鄉村振興之路!
駐村第一書記說 | 土特產“飛出”山坳坳
本期讓我們跟隨陜西省安康市鎮坪縣曾家鎮陽河村駐村第一書記賀凱的視角,一道探尋這個小村莊,如何把甜蜜的大山饋贈釀出甜美紅火的好日子!
駐村第一書記說|農旅融合打造致富新“錢景”
安徽新棚村把茶文化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休閑娛樂與紅色文化、旅游度假融為一體,重點打造紅色茶村,進一步釋放出“美麗鄉村+旅游”的乘法效應。
駐村第一書記說 | 多措并舉,“駐”出鄉村新貌
第9期我們跟隨“駐村第一書記”陳聰仔走進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新有村,看他如何錨定發展“堵點”、解決民生“痛點”,將新有村打造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駐村第一書記說|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第8期我們跟隨“駐村第一書記”劉安睿走進四川省簡陽市施家鎮興隆村,一同看看他如何用三件“重點”駐村工作,耕耘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尺素金聲 | 金融“組合拳”發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次推出的金融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了貨幣政策對金融和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既符合市場期待,又實現精準調控。
合肥城里桂花香(一朵花讀懂一座城)
熱愛生活、銳意進取的合肥人在滿城花香中闊步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以“基層善治”夯實“中國之治”
如今,“基層善治”的生動實踐在神州大地處處可見,不斷續寫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不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8大跨越,見證中國外貿鏗鏘步伐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一》,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對外經濟貿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記者手記|推動居民共建、共管、共享幸福社區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應是一個難得的契機,推動居民共建、共管、共享幸福社區,促進住房加強日常維護、完善保障制度,讓城市更舒適宜居、生活更美好。
“到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去”
戶外運動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將拉動多種消費需求,拓展各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普惠金融助力農業現代化
新時代以來,普惠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產品創新不斷提速,“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基本實現,“金融為民”扎根廣袤大地,助推共同富裕。
馬王堆漢墓簡帛研究取得最新成果(傳承之光)
充分發掘馬王堆簡帛中蘊含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使其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小小油茶果,富了大別山
2023年,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產油茶鮮果近6.6萬噸,油茶籽1.6萬多噸,茶油毛油產量2408噸,油茶產業綜合產值超20億元。
深圳大鵬新區保育天然古銀葉樹群
銀葉樹是半紅樹植物,既能生長在潮間帶,又能生長在陸地上。走在林間,宛如踏足一片密林仙境。
“新”風遍吹旅游業
近年來,與諸多業態融合發展,為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講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八達嶺鎮石峽村就坐落在石峽段長城腳下。來到村口,但見村落古樸悠然,石峽峪堡關城遺址靜靜佇立,處處顯示著長城文化元素。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為了拉近博物館和考古成果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正在利用現代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創新展覽形式和服務手段。
皮影為媒促中土文化交流
近日,土耳其駐華大使館與尤努斯·埃姆雷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神燈——卡拉戈茲和哈吉瓦特”皮影戲表演和工作坊活動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促進了中土文化交流,未來還將舉辦更多類似活動以增進兩國文化理解。
我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過2億噸
《202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發布:2023年,林草產業健康發展,全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9.28萬億元,同比增長2.3%。
好睡眠從好習慣開始
據相關調查,中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長6.75小時,年輕人尤其是00后,成為熬夜的最大群體。如何才能睡得好、睡得深?近期流行的各種智能助眠設備,是否真的有效?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改編如何開拓藝術空間
改編優秀小說將文學帶回了劇場,它為戲劇注入新的能量。
西安文旅魅力綻放澳新
西安數字非遺創意云展播、西安世界遺產文化云展播、西安現代文化創意云展播等線上、線下展演活動,將在澳大利亞持續展現西安歷史古韻與時代新輝交融的風采。
森林“糧庫”里都有啥?
森林里也有“糧庫”?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明確提出“開發森林食品”。